骗保揭开行业灰幕 肿瘤基因检测乱象揭秘 回扣 假报告

文章编号:1011 更新时间:2024-04-24 分类:最新资讯 阅读次数:

资讯内容

近年来,基因检测行业屡次被爆出乱象。近日,一张关于基因检测现金回扣的举报信在网络平台流传,矛头指向肿瘤基因检测项目,声称存在20%-40%的现金回扣。

骗保揭开行业灰幕肿瘤基因检测乱象揭秘回扣假报

举报信的披露

该举报信列出了两款售价为4800元至15900元的肿瘤基因检测项目,回扣金额为20%;另外七款回扣力度更大,8800元至29800元的院外基因检测项目,回扣金额达到40%。举报信落款是来自燃石医学京鲁大区和山东的两位工作人员。

燃石医学的回应

针对举报信,燃石医学回应称,举报信上的两位工作人员确系该公司在职员工,但举报内容系他人冒用身份捏造散播。公司已向警方报案,后续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不予公开回应。

基因检测的商业模式

基因检测产品主要分为院内和院外销售,对应两种商业模式:一是医院合作模式,二是第三方服务模式。两种商业模式都可能存在带金销售。

院内销售的乱象

以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一家医药公司负责人向医院器械科科长、药学部主任陈良跃送上现金1万元,以开展癌症基因检测项目。二审判决书显示,陈利用职务之便,按季度收受医药代表的销售提成费或直接收受现金和购物卡。

院外销售的乱象

韩晓晨律师从多家基因检测公司了解到,肿瘤基因公司产品卖得贵,平均30%-40%的钱要花在入院流程和打点医生上。还有一些公司专门为打通销售端而生,不设实验室,只需把外地实验室发回的检测结果包装成自己的报告,从中赚取差价。

治理乱象的措施

针对基因检测行业的乱象,国家卫健委等14部委发布了《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要治理强推基因检测或院外购药等第三方服务等问题。

结论

基因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本应为患者带来精准诊疗。行业内的乱象却严重影响了基因检测的公信力。治理这些乱象亟需多部门协同配合,加强监管,规范行业秩序,保障患者的权益。


为何不能盲目迷信无创DNA产前检测?

近日,一篇名为《华大癌变》的文章在网络盛传,内容为湖南长沙一位“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征”的患儿母亲,质疑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出错,未能起到筛查作用,最终导致产妇生出带有生理缺陷的婴儿,且不予理赔。 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业务水平以及此前号称“高准确率”的宣传也受到质疑。 据报道,上述湖南长沙患儿母亲在怀孕时按照医生的建议选择华大基因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检测报告显示“低风险”,后医生根据该结果认为胎儿“问题不大”,但是孩子出生之后,结果却是不幸患有缺陷。 对此,华大基因拒绝承担任何责任,理由是“13号染色体缺失问题不在该检测服务范围内”。 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 无创DNA筛查无法代替传统常规检测我国是遗传病人口大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人数约90万例。 每一个遗传病患儿的出生不仅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伴随而来的还有巨大的经济负担。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常见的严重的遗传疾病,是可以通过产前筛查检测出来的,唐氏综合征就是其中一个。 传统的唐氏综合征的筛查(简称唐筛)检查是化验孕妇血液中的甲型胎儿蛋白(AFP)、人类绒毛膜性腺激素(β-hCG)的浓度,并结合孕妇的年龄,运用计算机精密计算出每一位孕妇怀有唐氏征胎儿的危险性。 这种传统方法的检出率大约是60%-70%,并且是无创的。 若孕妇检测出有较高产下唐氏患儿的风险,则会被要求做进一步的羊水穿刺检查。 羊水穿刺,简言之,就是用针经腹穿刺抽取羊水。 抽取的羊水可以做染色体核型分析,也可以做基因芯片检测。 这种方法往往更加全面可靠,可以检测到包括唐氏综合征在内的一些先天性疾病以及包括兔唇在内的畸形,其准确率超过99%,唐氏筛减的准确率在70%左右。 但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检测手段,高精准度的检出结果也意味着高风险。 穿刺过程可能会诱发感染,甚至会导致孕妇流产。 据2017年相关文献,这个概率约为0.17%。 相比之下,自2014年兴起的无创DNA产前基因检测则看起来安全得多。 该检测手段是基于孕妇外周血中会有其腹中胎儿游离的DNA的原理,只需对孕妇进行血样采集,通过对该血样内胎儿DNA测序,即可分析出胎儿染色体的异常。 然而,现在的技术手段仅仅是应用于检测到染色体三体(21号三体、18号三体、13号三体)以及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据华大基因的宣传报道,截至2017年年末,公司已完成超过280万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其检出率和特异性均大于99%,检出了3.8万余例染色体异常胎儿。 该事件中的孕妇被推荐采用的便是这一种据称安全无创精度高的无创DNA产前检测。 在一味相信其“低风险”的阴性结果后,却诞下了一位患有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征的宝宝。 在向华大基因索赔无果后,患儿的家人才意识到,他们购买的无创DNA产前检测服务的检测范围,并不包括13号染色体缺失问题。 无奈之下,他们向华大基因递交了道歉信,但谁又该向他们道歉呢?利益驱动下的极速扩张自2014年7月,华大基因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基因测序诊断产品批准的公司以来,一些以基因测序为产品导向的技术服务型公司不断涌现。 很多医院和医疗机构,都从中看到了商机。 2015年1月,国家卫计委审批通过了109家医疗机构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NIPT)临床试点。 据报道,一些不在试点名单内三甲医院、社区医院甚至是私立医院都在私下偷偷开展这项检测服务。 据了解,这些医院多数不具备相关技术和设备,他们只负责采集孕妇的血样,然后将样本送往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全国范围内,该现象属公开的秘密”。 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大大降低了其检测的精准性,罔顾胎儿的健康。 与此同时,在许多电商平台上,无创基因检测项目的售卖也应运而生,其中既包括连锁医疗机构,也不乏一些小型机构乃至跨境机构。 其价格在2000元到上万元不等。 在宣传中,它们通过刻意强调传统唐筛的假阳性率、穿刺检查的流产可能性,对比无创产前检测的安全性,只字不提其可能存在的风险,给待产孕妇造成了一种无创DNA产前检测才是排查先天遗传疾病的最优解的错觉。 殊不知,这种检测手段和传统唐筛检测,都只能作为某些特定的先天性疾病的概率学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不能给出精确的结果。 穿刺检查,才是现有的唯一较为成熟的能确诊的检测手段。 医生应为患者提供充分信息另一方面,作为和孕妇有着正面接触,理应给出最全面科学的备产检查说明的医生,有许多也对这种无创检测技术有着盲目的推崇。 据了解,一些检测机构为了扩大业务,会向没有资质的医院游说,给医院或者医生高额的回扣,每单可达几百甚至上千元。 也有一些医师,在各种基因测序公司的强势宣传推广下,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了对这种简单快捷检测手段的极度信任,而忽略了科学的求真性。 若是这一事件中的任何一个医师,在对B超和彩超结果有一个足够认知的情况下,对孕妇进行清晰的利弊分析,并严肃提出进一步穿刺检查的必要性,可能悲剧就会避免。 近年来,类似的不幸事件不在少数。 在医患关系中,患者作为弱势的一方,应该获得足够的相关医疗信息,以作出明智的治疗选择。 然而,在诸多医疗事件中,患者都未能从医生处得到充分的信息。 作为权威的检测机构,救死扶伤的医师,甚至是在一线钻研新的检测治疗方法的科研人员,都应担负起这个社会责任。 打破专业信息壁垒,拒绝虚假宣传,传播科学的、中立的医疗信息,还患者一个知情权,让悲剧不再重演。 来源:新京报

基因检测靠谱吗?肿瘤基因检测准确率有多少?

基因检测对于肿瘤的筛查确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癌症与基因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密切了,癌症与区别于其他疾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一个“基因病”,几乎所有癌细胞中都能找到明显的基因突变,细胞在增殖分裂过程中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的细胞不受控的增殖形成肿瘤。 因此,预防癌症的有效措施是找到精准有效方法,在这里可以参考好莱坞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例子,她家族和她本人都携带BRAC1基因突变,有了这个突变,她的细胞分裂产生的突变比正常高百倍,因此她家族多名女性,包括她的母亲都很早就得乳腺癌,她个人被估计有87%的可能性得乳腺癌,50%可能性得卵巢癌,因而防止得乳腺癌而预防性切除双乳,避免每天生活在不安之中。 基因检测准确性对于遗传性肿瘤检测准确率高达50%-80%,例如上面提到的乳腺癌。 对于非遗传性肿瘤检测准确率达30%-40%,比如最常见得胃癌和肺癌等。

为什么说所有肺腺癌患者都需要基因检测

所有肺腺癌患者都需要基因检测。 原因如下: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关注。 基因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现有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做出诊断,近年来令人非常兴奋的是预测性基因检测的开展,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就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目前已经有20多种疾病可以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预测。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基因检测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海普洛斯。 旗下医学检验实验室具有国际顶尖基因测序平台以及完善的国际标准质量体系,通过CAP(美国病理学家协会)/EMQN(欧洲分子基因诊断质量联盟)/中国卫生部临检中心等权威认证,业务覆盖肿瘤全病程管理、遗传性疾病筛查、重大感染性疾病(含新冠核酸)等领域,已为全国500多家三甲医院、数百家科研院所、体检机构、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以及各地政府提供基因检测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 没病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过来人有话说......】

标签: 一直在身边美好脑瘤肿瘤肺癌癌症法律视觉中国人生第一份工作南方周末跳槽那些事儿技术上海药品

本文地址: https://www.emilyartedu.com/article/63657ad762ad07d1ef01.html

上一篇:在北大重逢命运交织双胞胎姐妹跨越时光...
下一篇:母亲嫌贵拒付元协商无果后愤然离开孩子理发...

发表评论